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十、家人的羁绊

在北京活在当下 zengerl 1361 2024-10-09 21:50:13

暑假到了,学校放假。于思文回到省会家中,一座郊区的别墅。 家人高兴得不得了。母亲说于思文晒黑了,却更结实,更精神了。父亲用探究的眼光研究于思文,想发掘他内心深处的东西。

两个月中,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大姐的终身大事一直是父母的心病,她终于找到了心上人,趁于思文回家,父母高兴,举办了婚礼。叛逆的二姐从美国回国,带着一个洋女婿还有一个混血儿子,回来看于思文,参加大姐的婚礼;在国内考察一番后,有意向携夫婿和儿子在国内定居。三姐沪漂几年后,回家考公务员上了岸,开始和父母物色的青年谈恋爱。

在家中,在婚礼上,在商场里,在游乐园中,三个姐姐无时无地不在轮番劝说于思文,让他在暑假之后留在省会。说:“爸妈只有你一个儿子。你是他们的心头肉,是他们余生的指望。好不容易盼到你大学毕业,你既不继承家业,也不找个正经有前途的工作,抛下他们去荒山野岭,简直是荒唐。你看看,父母头上多了多少白头发,有多少是因你而起,你于心何忍……”

母亲是最希望于思文留下的人,她却克制着自己不多说,不想给于思文压力。然而越是这样,于思文越是感觉到无形的压力。

父亲找机会和于思文做了一次长谈。说:“你去了一年,该回家了。年轻人,不要听信说教;这世上,任何话,任何文字,都要辨一辨真伪,想一想其背后真实的意图。人家让你爱这、爱那,要善良,要奉献—— 有时候,你还不能不爱,不能不‘奉献’—— 他们自己是怎么做的? 真的信自己的说教? 他们又是让自己的子女怎么做的?思文,你已经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剩下的,由他去吧。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要太理想主义!一个人,能改变什么呢?”

于思文虽然沉默腼腆,却是个聪明人,明白父亲的意思。低头思索一会儿,说道:“我并不是听人说教,被人忽悠,并不是要去‘奉献’,也不是想要改变什么。我为的是自己的心:我只是要逃离尘嚣,过一份宁静无忧的岁月。”

父亲看着于思文,缓缓地说:“逃离尘嚣?宁静无忧的岁月?你真的逃脱了?过上了那样的日子?”

于思文点点头,找来带下山的一些画,画里有大山,有小镇,有学校。于思文一一给父亲解释,讲背后的故事,说那些在尘嚣中绝对体验不到的,让人震撼的宁静和美。

父亲沉默良久,说:“我没有上过你上过的那么多的学,也没有读过你读过的那么多书,不会讲大道理,可是,有些事情,的确是上了岁数,有过阅历之后才能看透,才会明白。你去支教,是个外人,你不和人家去争,人家暂且也没有什么可和你争的,认定你只是个匆匆过客,凡事先不和你计较,攻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事情,暂且不把你牵涉进去。你看到的,只是表面,只是美好的一面。你想一想,你小时候,无忧无虑,这个世界在你眼中,是不是玫瑰色的?你长大了,见得多了,看得深了,就发现了这个世界丑陋、残忍的本质,就要逃离。可是,你逃得了吗? 除非你能够不和人的世界打任何交道—— 你不想和他们打交道,他们也会找上门来和你‘打交道’。到头来,不过是发现,从一个尘嚣,到了另一个尘嚣中。逃离尘嚣? 这就跟访道修仙、长生不老一样,这种好事情,即使真的有,也轮不到你我,人家有权有势的,早占了去了。”

……

可是,无论父亲怎么讲道理,无论姐姐们怎样规劝,无论母亲暗中留了多少眼泪,于思文始终放不下山里那份简单、宁静的时光,放不下那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放不下山谷中蔓生的野花,放不下山里横亘的石头和高耸的山峰—— 更放不下那如同石头和山峰一样的男孩。暑假一结束,就又风尘仆仆地返回了山区。

在回学校之前,于思文找了几家画廊看看他带下山的画。让于思文意外的是,他之前曾尝试与世隔绝,以作画、卖画为生,却始终没有卖出去过哪怕一幅画—— 连人家装修房子都不屑挂他的画 —— 这次却颇有几个画商感兴趣,有个名气不小的画商坚持用两万块钱强买了于思文三幅画。当时网购开始兴起,于思文上网,以不可思议的低价买了两万块钱的书本和教具,邮给了山区的学校。

作者感言

zengerl

zengerl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