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于思文托两个校工中年长的一个给他物色一个钟点工兼向导。找钟点工是因为学校不提供伙食 (寄宿的学生都是每周一自己带菜和米来学校,校工只负责把米煮成饭,再把菜热一下),而于思文是从小到大被宠惯了的公子哥,从没做过饭,而且洒扫、整理、洗衣也都需要人帮忙。来山区后,于思文有空便钻进小镇附近的山里探索,找到了乐趣,更计划去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发掘奇、险风景;然而于思文并不擅长登山,也不怎么认路,去附近的小山丘就好几次迷路,有一次还被蛇咬了,要去深山老林,非得一个熟悉当地的人搭伴做向导不可。
然而试了几个人都不理想:在这山区,青年大多外出打工了,不得已留下的,往往是家里实在是脱不开身;因而校工介绍的,都是上了年纪的,操当地土话或者口音极重的普通话,根本没法沟通,干活粗糙,卫生程度不能如人意,而且年纪大了,体力不支,经不起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两个星期后,校工告诉于思文,终于给他找了一个年轻人。据说年轻人家里几个哥哥姐姐都出去打工了,年轻人本来也是要出门打工的,无奈母亲过世,爷爷奶奶卧病在床没人照料,就留在了家中。去年送走爷爷奶奶,本来计划过完年跟姐姐一起出去打工的,谁知过年时,姐姐带来一个外地男朋友,父亲不同意,把姐姐锁在家中,姐姐砸窗跟人逃跑,父亲去追,跌入河谷,受伤卧床,年轻人只好又留了下来。校工说:“人勤快,有耐心;阿爸治病欠了钱,要找事做还钱,家里又离不开人,听说你这里要人,就托我来说说看。”
当校工口中的年轻人被带到面前时,于思文很是意外,以为校工说的是个年轻姑娘,却发现带来的是个小伙儿。 小伙儿名叫奈维,大约十七、八岁,高高的个子,很是筋壮。鼻梁挺直,两颊如削, 一对大眼睛,似乎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这儿的山民以好斗耍狠闻名,奈维却跟于思文一样,有些腼腆,沉默寡言的。于思文对这个小伙子很有好感,问了几句话,确认他的普通话还凑合,就决定用他。于思文万万没想到,当时的这个决定,极大地颠覆了他的一生。
从小伙子口中得知,奈维是他户口本上的汉名,当地人都叫他“奈本儿”,“奈”在当地土话中是石头的意思,“本儿”本意是男性的私处,在当地土话中用作阳性名词的词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