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四、山区生活

在北京活在当下 zengerl 906 2024-10-09 21:50:13

于思文支教的小学位于一个小镇上,小镇四面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峦,一条小河曲曲拐拐穿过小镇。小镇很小,可能不及T大校园的一角大。只有几百米长的一条土路;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镇上的常驻居民也就一两百,主要是乡政府、邮局、一所卫生院和一所小学的职员及家属。镇上平常几乎见不到人,只有逢每三天一次的集市,四面八方的山民来赶集,才热闹些。小镇通讯闭塞:邮局每逢集日才收送一次信件;当时还没有互联网;手机刚开始在内地普及,在这个山区小镇还看不到踪影;镇上只有两部电话,一部在乡政府,一部在邮局 —— 于思文很惊讶这地方居然还有电话。

山民们的生活倒是没有于思文想象中的那么惨,大多靠种植玉米、土豆、马铃薯,还有砍树卖木材、砍竹子编织竹制品等为生,温饱倒是没有问题;就是缺钱用,要挣钱就要外出打工。

小学坐落在山脚下,小河边,非常简陋,现在所谓的“极简主义者”们见了,肯定会甘拜下风。学校一共只有五个教职员工,一个校长,两个老师,两个管洒扫清洁的校工;加上于思文,一共六个。学校有一个简陋的小操场,在河边,雨季涨水,操场就会被淹没。只有一栋两层楼的建筑。第一层是六间教室。二层有四间学生宿舍,每间都是几排大通铺;还有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有两间教师宿舍,于思文住一间,另一位老师家在县城,住了另一间,校长等人在当地有家,不住在学校里。

学校有六个年级,每年级只有一班,每班四十到五十人。于思文被安排教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校长听说于思文毕业于T大美院,又特地新开了美术课,一到三年级一起上一堂,四到六年级上一堂。

于思文的课看起来多,实际上并不忙。而且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成绩和升学等压力:家长把孩子送过来,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识字和基本算术;孩子们小学一毕业,少数人去县城念中学,大多数帮家里干几年活,到了十五、六岁,就外出打工,或者结婚了小两口一起去打工—— 这里的孩子普遍结婚早,到了法定年龄再补个结婚证。

脏乱的小镇,闭塞的通讯,简陋破烂的学校,再加上学生天资之低,让初来乍到的于思文大失所望,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这和他幻想中宁静幽美的世外桃源,相差得太远了。然而慢慢地,于思文适应了新环境: 他发现这儿的孩子有一份特别的淳朴;他有很多空余的时间,可以到深山幽谷中去,或拿起画笔,发现和记录大山的雄浑和美丽,或四下探索,享受自然的乐趣,或清心冥思,发掘内心,探索人生;每逢集日,山民们来赶集,小镇热闹起来,镇上唯一的土路拥挤不堪,于思文又能享受一下人间的烟火气。

作者感言

zengerl

zengerl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