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人,其实不愿意回忆往事,毕竟在回忆的过程中,要再一次的直面曾经经历的坎坎坷坷,悲喜交集,可是,那个时期,我对玉老先生,有着说不出的依恋和好奇,就如玉老先生依恋我一样。
请别介意我用了“依恋”这样一个词,十几年相处下来,我们都成了彼此心里无话不谈的朋友,回家乡的时候,一起过着小镇安静的日子。
或者,在我的年幼的心里,我没有得到长者的疼爱,在我还不理解农村人其实表达爱的方式就是那样的,所有的人都是。所以,农村出来的孩子,即使在恋爱的时候,相对于城里孩子来说,也是内敛于表达,即使读了大学,即使内心爱热如火。
我的成长,对于我自己爷爷所有的印象,仅仅限于吃饭时爷爷爱喝一点酒,大大咧咧的爷爷总是在忙碌着队上的事情,小脚的奶奶也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我从小到大,和所有的农村的孩子一样,把手指头日夜吮吸在嘴里,穿着开档的裤头,日夜和泥巴为伍。
所以,当我读了很多的作文书之后,开始看小说的时候,我对于家庭的理解,对于家人之间和谐的交流,关爱的表达方式有了特别的渴望,父亲是个老三届,没有机会考大学,城里的几次招工的机会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失去,加上身体不怎么好,情郁于中,默然半生,最后去了,这也可能影响我对父亲的解读,对后来我遇见老三届的人,既觉得亲切,又觉得很想去了解那段历史,以及他们个人在那个年代轰轰烈烈,起伏跌宕的生命,他们沉默的半生。我好奇,因为我的父亲从不和我讲他的过去。母亲说我从小不怎么合群,不像弟弟一天到晚在外惹是生非,浑身脏兮兮的回家来,跟个泥猴似的。我长大了,入了小学,那个时候,农村没有幼儿园。从搬个小凳子沉醉于连环画开始,我迷上了文字,更安静了,注定了和弟弟要走不一样的路。
但是回想起来,我这样表面的安静,其实是内心找不到倾诉的缺口而已,不仅仅是交流,还有爱和感受。所以,我在辍学后,去学泥瓦匠的那段日子,我依然对温情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我在这个小县城游离,同时游离的还有我的思想,我对我将来人生觉得不可能实现的憧憬。那年我十四岁多一点点。跟着我的小叔,如雨中破落的丧家狗,寻找着可以糊口的营生。
我常常会想,人还是要带着一点点的梦想来生活的,也许现实中,这样的梦想不太会实现,但是,内心存一点梦想,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有时候会让自己激动一会,感受血液在胸膛里的涌动,觉得自己还是有热情的生活,不是仅仅为了吃饭,穿衣,睡觉,而是还有着自己的神秘的,感觉像是自己专属的秘密一样的梦想,我们和四只脚走路的动物是不一样的。
我看着玉老先生的时候,我总是会突然的极力的想记起我爷爷的模样,可是我怎么也回忆不起来,所以,人,认识和看见是两回事。我们村和玉老先生的村,有着渔网般的千丝万缕的姻亲关系。我们村出枣树,柚子树,玉老先生村因为荒地多,所以种瓜果的比较多,所以走亲戚三天两头的就相互送,都是孩子在路上飞跑着,嘴里塞满枣子或者瓜果。
玉老先生说,其实我的爷爷那时候还是真算得上一个人物,你家房前的冬英婆婆,就是桔园驼背三爷的妹妹,这门亲事就是你爷爷撮合的,当时可鼓舞人心了。你爷爷干了一辈子的生产队长,庄稼地里的活计不比任何人差,是把好手,这样的人才能征服一些吊儿郎当的村民,大锅饭的时代,太蔫吧了压不住阵。说我自己就不行,你看,私塾读完后,因为人长相文弱,所以被草戏班子死磨硬泡的拉去学戏,我的父亲也没有办法,那时代没有女子演戏,所以他演了穆桂英挂帅,这样多多少少的影响后来他成长路上细腻的性格,让人一看就没有性格和脾气。
我不由得想起我爱人和我说的话,我知道你为什么会喜欢玉老先生,因为他实在是太清秀了,让人愿意亲近,一看就不是个普通的农村老头,干净整洁,书生气质,喜欢舞文弄墨,加上怀里安静的搂着猫,午后的太阳,其实是很温馨的画面,对于同样喜欢文字的你,他是农村生活的一大出彩的地方,玉老先生外表看,就是一个城里休闲的老人,他有着很拙朴,雅致的一面。又少了一些城里人老人的世故。这样的老人,大家都会喜欢,更可况,他也寂寞,在乡下,很少读书的老头,所以,你们就走在一起了,相互了解和关系,成为彼此的朋友和家人。
在我不在他的身边的时候,他总是写日记,回忆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计算着我回家的日子,很早很早就开始,和我的母亲商量着我的婚事,和他的孩子说我在外面工作的一些情况,玉老先生告诉我,他的大儿子玉祥说,这个孩子挺实在,对你这么好,平心而论,他做了许多本来我们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一点都不反对你们来往,虽然年龄有差距,但是大家都是因为共同的爱好在一起的,我看过他给你买的很多书和杂志,重要的是,你开心就好了,身体好,你经常和他去街上住住,也很不错,有益身心,再说,人家条件也好,你老人家有什么可让人家图的啊。
玉老先生说这个话的时候,就静静的看着我说,严清也和我说,你对我真的很好。
我们坐在被窝里,我们一起翻看相册。
我想,或许是因为有的时候我的自私和任性,农村的生活其实是很无聊的,我都上大学了,寒暑假回家,父亲依然像我小时候一样,早晚让我去放牛,那个时候的我,面对着满山遍野的桑树林,其实有许多农村的孩子都有的梦想,就是希望我能够不再回来,我要去外面的精彩的生活,在家里,我没有朋友。
我和玉老先生在一起,我就是觉得很开心,很享受这样的氛围,有时候心里觉得激动,现在想起来,其实这就是人的感情诉求,在我还没有恋爱过,没有得到父母肢体或者语言上我希望的关心疼爱,所以我的童年和青少年,对于爱非常的渴望,我的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这么表达过爱我,尤其我的父亲,从没有抱过我,当然现在是很能理解的,那是他们的方式,吃饱穿暖,不受人欺负,尽可能的让我继续读书,这是我父亲一直看的比天大的使命。可是,那时候我是个孩子,是个喜欢读书,看连环画,充满幻想的孩子,所以我比较郁闷。
我愿意把自己放进和玉老先生相处的时光里,他带着我写毛笔字,钓鱼,走街串巷的在新年要来临的时候去吆喝着卖写好的春联。
人不就是因为有着许多牵挂和依恋,有着许多被牵挂和被依恋的感情,才觉得踏实和丰满吗?贫穷不代表什么,即使是生长在断壁残垣的瓦砾堆里,那风中摇曳的小草也和山波上,公园里的青草一样,可以享受同样的阳光雨露,所以,我在这样的环境里,随着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心里的变化,我和玉老先生不断的对话,还有,那些我认为的贵人。
在任何时候,我都不看轻自己。
我们都是本来就在崎岖路上又走了弯路的孩子,读书,工作,打工,陌生的城市,少人关心少人过问,怀念家的味道,对于记忆中温暖的回忆,在漂泊的时候就来的更加的强烈,这是人之常情,如人在外生病就特别容易想家一样。
我们对于长者的依恋,多多少少来自我们幼时的成长环境。所以不必刻意的逃避或者纠结,情绪总需要有一个缺口,让自己在行进的同时偶尔停下来疏导,就如行水的船,此岸彼岸,你是坐船的人,也是撑船的人,后退的不仅是水,还有青山,河岸,水里飘着的枯木,对面来的船只,只是场景不一样而已。不管场景怎么变化,始终清醒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也许,会少一些遗憾。
经历中来来往往的人,在记忆的底片里总会留些或浓或淡的影子,多少人在自说自话,多少人在独木行舟,多少人在喧闹中感受到死一般的静寂,多少人在黑夜里心灵清醒,睁着眼睛和孤独交流,记得台湾林清玄说,你的假想的恋人或者敌人,都是你自己暗自布置的场景。
所以,当我有事情难过的时候,玉老先生就拉着我的手,很焦急,说我很喜欢你,你要在外面好好工作,别担心我,我在家里挺好的,你也知道,我的孩子们都很孝顺,你自己多注意身体,有空常回来看看就行了。
他的年迈的这种表达,让我的内心充满暖意,因为他的眼睛很干净。
玉老先生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和他的相处,我一步一步整理自己曾经的似懂非懂,这种感受和我现在的爱人非常的相似,不同的是,爱人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和表达我,玉老先生有时候不知道,但是,正是因为他的不知道,让我体会感情的天然和发至内心的真挚,那是无法做作的感受和体会,下雨了,提着胶鞋到马路上去接你,冬天一回家就笼着你的手,给你呵气,问冷不冷,饿不饿。他不懂爱情,他也不懂感情,但是他知道一个人用自己的命一样的对人好,我在读书和工作之间,都遇到过许多的难题,遇到过一些很纠结的事情。都在玉老先生安静的倾听或者默默无语的和你静坐中化解了,实际上,你说一个垂暮的老人能给你带来实质上的什么帮助,那是不能的。可是,你的心情就忽然的安宁了,清醒了,可以冷静的思考你面对的问题,人冷静了,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我始终相信,办法要比困难多。
仿佛有个习惯,在我每次的交流中,玉老先生总会慢慢的和我讲一点点他的往事,尤其是他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是在告诉我,人生,所有的事情都是经历,都会过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