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三十三章 梅韵悠悠

玉老先生 上海信客 1822 2024-09-13 13:35:44

快过年了,放假回家,在玉老先生家帮乡亲们写对联。

玉老先生的孙女小英从温州打工回来了,在农村,二十五六的姑娘,还没有对象,是让父母急得上火的年龄,怕女儿在外谈恋爱,被外地人谋了去,女孩小英对于成家的事情,好像无动于衷。在我们乡下,女孩十八九岁就有没人不断的上门提亲,尤其现在因为婚嫁年龄的人都出门打工,要春节才能回。

农村的大路小道上,系着花头巾的媒婆便在各个村庄转悠着,成功一桩婚,给媒婆的答谢礼至少在四百元,还不算上订婚结婚的请吃的喜酒送的礼物,这一些,对于乡下没有收入的老太太,是有着强大的刺激效应的。幸运的,能说会到的,一年如能说上两桩以上婚事的,日常的生活里,会比其他靠儿女供给口粮的老头老太饭桌上,多了几样荤腥菜,说话也多了几份胆气,偶尔砸吧着嘴巴,或明或暗的炫耀几下,甩下几声假假的轻笑,扭着屁股走了,放佛能扭出城里人的秧歌来。

来喜么么就是玉老先生村里最有名的媒婆娘娘。

记得玉老先生也曾经对我说,来喜么么就曾经极力的想撮合我和玉老先生的孙女小燕,因为那时候我和玉老先生走的很近,让村里人误解我是不是看上了小燕,呵呵,后来我把女朋友带到村里,带到老先生的家,我们左右挽着老先生一起在村头村尾一转,村里人就不言语了,老先生也没有困扰了,放心的和我交往,一心的对我好。

来喜么么刚才还来打听小英什么时候到家,给老先生送来一碗自己做的鲜嫩的豆腐,看玉老先生客气,没有挽留坐一下的意思,就悻悻的走了。

玉老先生还告诉我,尽管是红着脸,还左右看看是否有人没人,凑到我耳边,声音低低的,说来喜么么一直对玉老先生很好,有那么点意思。我有时候也故意打趣他,那也好啊,那老太太看得出年轻时应该是个美人胚子,现在一把年纪还是有许多韵致,呵呵,看老先生脸都急红了,摆手摇头跺脚,可不能乱说,村里人听了不得了,我老脸可没地方放啊!我说那怕什么啊,你也一个人,她也一个人,合法的啊,不领证也行啊,被子和一起就完事了呗。谁还没有个精神需要啊,我故意把精神二字说的重重的,还冲他做鬼脸,要不行,我还能带点什么大力丸之类的救济一下您老人家。他笑的直喘气,拍打我的脑门,呵呵,坏小子,学坏了不是,大城市呆了,拿我老头穷开心不是,当年我登台时,你还不知道哪里呆着呢?

我看看碗里的豆腐,挺嫩,说,其实老豆腐有时味道更好。

我就喜欢有时候这样逗逗老先生,让他的生活里有一些欢笑,有一些快乐,年纪大了,是寂寞的,尤其是生病的时候。

我就忽然抱抱他,说,我舍不得你。

他就像孩子一样拉我的手,说,我知道你对我好,和你说正事呢,你要有合适的同学,人品好的,也给我们家小燕说说介绍介绍,和你交往这么久,我信任你的为人和眼光,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你和小燕最疼我了,我希望你们都幸福。你现在我也放心,你找的女孩我很满意,希望小燕也能有个好归宿。

我说好,我留心一下,倒是不急,小燕是个有主见的女孩,马上也要分配工作,医院待遇挺好,现在只是短期的打工,我劝老先生别着急。

好姻缘是急不来的。

我们就在他的堂屋里,边写对联边聊这些家事,春节就要到了,周围村庄的村民如往常一样,过几天就会陆陆续续的来取老先生为他们写好的春联。这几年我陆续的给老先生收集了一些楹联的书,他喜欢这个,平时在家写字,骑车去县城,批发一些红纸,用他的话说,既锻炼身体,又做了好事,他从不收钱,好多年了,说自己有退休工资,也不缺这几个钱。我帮他倒墨汁,铺好纸,拿好写完的对联,小心的扑到西厢房的水泥地上,不让墨汁流淌。老先生写完一张,就看着我微笑,说和你在一起我真的很开心,你不急躁,做事有条有理,我很放心。

这样说着话,小英回来了,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来看爷爷,看见我,点点头,叫我哥哥,笑笑,小英是个文静的女孩,做事仔细。不像小燕性格外向,在温州,干的还可以,听说是个流水线上的段长。说晚上妈妈让我们过去她家吃饭。

停下手中的活计,摘掉老花镜,玉老先生跑到卧室,拿了前几天我和他一起去街上买的小的金锁片,郑重的放到小英的手上。这事情老先生和我商量过,说两个孙女从小就很懂事,对爷爷奶奶很好,尤其是奶奶去世后,都很关心老先生。老先生说,如今,都是该找对象的姑娘了,老先生家孙子辈的只有两个孙女,十几个都是孙子,说乡下喜欢金子,金子也吉利,给钱没有纪念意义。我非常的赞同老先生的想法,刚好,一碗水端平,子女之间也不会有想法,觉得不公平。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我和老先生的想法一致,要让所有的儿媳都觉得公平,正派,才不会有家庭纷争。就如我每次回家我都准备几份糖果,各家的小孩都给一份。这样,合情合理,人家也觉得你有情义和礼貌。于是我陪老先生去了趟县城,找到老字号金店,刚好店主是我高中很好的同学的父亲,也是原来玉老先生的学生,把意思一说,事情办妥了,物美价廉,价格很实在。在和老先生的相处过程中,老先生说我做事待人接物都很有分寸,不让他为难,不让他的儿子媳妇有话说,其实我明白,细水才能长流,简单真挚也许是最好的方式。

与人相处,公道自在人心,谁又说不是呢?你爱的人,你一定要体贴,不让对方为难。

作者感言

上海信客

上海信客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