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二十七章 固守一个普通的名字

玉老先生 上海信客 6527 2024-09-13 13:35:44

父亲走了,整理父亲的抽屉,发现父亲的账本里,夹着一张他摸着我们家原来养的老黑牛牛头的照片。那是县里乡里里来人口普查小组,父亲被队里安排协助他们工作,同行的县广播站的通讯员给父亲照的一张相片,我把照片夹在带回来的书里。

玉老先生帮我整理行李的时候,照片悄无声息的掉了下来,从我眼前飘落。玉老先生想收起来,我弯下腰,捡起,照片上的父亲和牛,都很安详,牛好像是父亲的一个伴一样,跟了父亲十几年。

后来,一到夜晚,翻开那本书,我一直会想父亲养那头老牛,因为他被父亲牵走去卖的时候,牛不肯走,眼里真的含着泪,顺着大大的眼眶,长长的黑色的脸颊,留下来,然后可怜巴巴的看着父亲,摇着尾巴,但是终究他还是被父亲叫来的人牵走了。

父亲如那头老牛一样,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走了,却都在我心里定格,因为我同样对他们有着歉疚,我想,那时候,被牵走的牛,和父亲一样的难受。

工作很快的有了起色,我有时候下班很晚,轻轻的推开门时,有时候看到玉老先生静静的睡着了,租的是简单的房子,和同学合租的。同学做销售工作,几乎都在外出差,房子等于我一个人住,木制的楼板走动时总有吱吱的响声,白天中午我尽可能的回来吃饭,玉老先生有时候在洗菜,慢慢的,有时我不忙,我就会好好的熬个汤给老人喝。我们也吃的很简单,主要是因为我忙,那一阵特别的忙,父亲也刚走,心情不太好,记得玉老先生每天都会跑到楼下买牛奶给我喝,那时他的退休工资也不多,我因为给父亲治病和办丧事,经济陷入困境,同学出差回来,知道我的情况,给我留了笔钱,托玉老先生转交给我,玉老先生说,没有关系,谁都有个难处,我们一定会好起来,同时给我的,还有他的工资存折。虽然他并不知道,在省城是用不上他的存折的,因为存折是乡里信用社办的,异地是不能用的,不是全省通兑。我也一直没有告诉他这个情况,但是,我的心里,是很温暖的。钱是个敏感的东西,我虽然经常的给老人添些东西,但是,除了年节,我从来没有给过老人钱,我知道老人不会要,能这样交往,我已经很满足,在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找老人要过钱,相互了解的人,对视一眼就懂,在心里,我们彼此都是自己很大的支撑。

一个月后,季度奖金发下来了,我还了同学的钱,还有许多盈余。我们的境况有了转机,我就在公园的湖边上,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家具都齐全,有冰箱,房东是个独居的老太太,人很好,就住在楼上,我偶尔出差的日子,还过来看看玉老先生。我看中这里去公园不用过马路,早晚玉老先生都要去散步或锻炼,老人眼睛视力很好,但是左耳有点耳背,这样安全很多。

期间我的女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爱人也来过几次,告诉一些关于她家人的态度,叮嘱我一定要注意身体,要坚持,坚持我们一定可以在一起,因为,不到万不得以的时候,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同意支持。我知道,如果结婚,最大的问题是房子,买一套房子,在那时,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压力。我和玉老先生开始商量,我是不是应该走出去,因为就目前的现状,要让未来的岳父很满意自己,差距很大,压力也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艰难的地方,玉老先生说,要不,你还是回去教书吧,教书总还是比较稳定。再说,你那么喜欢教书,喜欢学校。

我那时在一家省城的外企,待遇各方面都还可以,我在师范大学,同时准备考研,复习,工作,看着日渐消瘦的我,玉老先生很是心疼。只是工作压力比较大,和这个城市的同龄人不一样,我们要在这个城市扎根,就的完全靠自己。不过,这样,也听踏实,忙碌而踏实的生活,我相信,有一天会好起来。

我想,我真的要好好想想我的未来,在哪里?

有一次在师范大学看书回来,走在湖边,看玉老先生坐在那里,手里又一次拿着照片,那张父亲和黑牛一起的照片,看着天空发呆。看见我回来,老先生说,每次我看到你盯着这个照片出神,我就想,这个照片对于你,一定有着一些记忆,我想听听,好吗?

我于是又想起了,我那命运多舛的读书岁月。和在那段岁月里始终默默关心我的人,我的民办教师河水老师。

在下村里,父亲身体好一些的时候,农忙时,父亲日夜牵着黑牛,帮人耕田,为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忙碌。

那些年月,一季季的庄稼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烈日下,细雨中,都有着父亲轻轻甩着鞭子,赶着黑牛翻土,耙田,父亲从来舍不得打牛一下,牛其实已经被父亲看着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十几年来,父亲无比疼爱的对他,冬天的干草,总是切的细细的。抖干净里面的沙子,即使没有了还是要习惯性的多抖几下,都说,“猪怕稻草干衣牛怕沙”。农忙的时候,父亲总说就辛苦,要好好善待,父亲在搅拌的青草米糠里,还要加上一大碗的米饭,虽然有些犹豫,还是加了,那时,能三餐有米饭吃饱的时候真是不多。父亲如果身体不好,不能耕地了,也不把牛租给别人,父亲说,来租牛耕地的,都把牛王狠里用,牛和人一样,累狠了要伤身体的。牛是咱家的有功的,要善待。

可是有一天,父亲要把牛卖掉,说把牛犊留在家里养大代替吧。因为我要读书,出了点意外,我本来考了市里的师范,读师范,对农村的孩子,那时是最好的也是最现实的出路,因为都没有钱供养大学了。父亲没有办法,只得和母亲商量把牛卖了,一个农民去卖耕牛的时候,心里是落寞的,为了生活,或者说为了家里的希望和孩子的前程,父亲那天,蹲在厨房的门口,抽着劣质水烟袋,望着天空发呆。

父亲从集市买黑牛来的时候,他刚刚一岁,那一年我们家族有三件大事,一是爷爷去世,而是大叔添了个儿子,三就是父亲买了条牛回来,黑色的,如缎子般发亮。牛在我家里生活了十九年,他被父亲卖了的时候,是因为我读书的事情遭到了变故。

父亲最后为了多卖一些钱,把黑牛卖给了专门屠宰牛,做牛肉买卖的人,因为家里钱要的急,普通的农民买牛耕地的一次性没有办法付清父亲要的钱,父亲只有卖给屠宰的人,为此,父亲在以后每天清早去牛圈时候,都要恍惚一阵子。抽着烟,在牛圈外转着圈,话更少了,这种情形直到小牛犊慢慢的长大,出落的和它的母亲黑牛一样的黑如缎子,叫声洪亮,父亲的神情才慢慢的有了好转。

这样,我才得以进一中读书,读高中,尽管我中考的成绩高出一中分数线六十多分,但是,我依然是一名“黑学生”,是花钱才进一中来的学生。

那段时间,母亲经常在黄昏时到田野里找我,呼唤我回家吃晚饭,烧上一个我平时喜欢吃的菜,希望尽可能的让我的食欲增加,期望我再次的开心起来.

在我年幼的心里,第一次遇到了很大的打击,我以很高的分数录取我们市的师范学校,自从辍学后回去读书,当老师便一直是我的梦想,所以我很努力的读书.可是我的希望破灭了,在偏僻的山村中学里,各方便的信息相对也是比较闭塞的,我中考的那一年,政策规定中学只能念三年,而我因为中途辍学,所以等于是在中学里带了六年,在我考试的前夕,没有人告诉我任何关于这个政策的消息,所以当我知道我以全校第四名的成绩入取师范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很开心.我们邻村有个人就在我们的中学里教着初三的语文,比父亲大几岁,靠前特意到我的家里告诉我的父亲我在学校的良好表现,我的父亲边憨厚的笑着,说着一些感激的话,初中毕业时,我已经快二十岁了.全家人都为家里将有个体面的工作人而热烈的期盼着.

考师范几乎是我唯一的选择,因为家里没有钱再供我读高中考大学了,我在学了将近三年的泥瓦匠后后,依然坚持回去读书,在当时那困难的家境里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所以现在每当我看到关于贫困辍学的报道心理就特别的辛酸,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出一分关怀.我想,其实我不仅是在关心别人,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走过的那段艰难岁月.

我的父亲是个寡言的人,所以在这么大的变故来临的时候,他也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没有任何的背景关系,也没有经济去疏通,在学校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家里在县上和市里有人的话,可以去活动活动,父亲只是以愧疚的眼神看着我,还是每日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了,父亲是疼在心里.眼看越来越临近开学的日子,母亲很小心的几乎进可能的跟着我,怕我出事,这在我看了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时,深深体会当我陷入自己的世界时,我给了我的母亲多大的负担.

这时候,我的老师又一次向我伸出援助的手.

早在三年前,我还是建筑工地的小工时,他听说我辍学,特意到我的家里,和我的父亲商量,有机会的话让我回去读书,那时,他还是每月在生产队里领二十几块钱的民办教师,快五十岁的他,却有着近三十年的教龄,在我们的小学里固守着几间旧的民房改成的教室.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他没有参加过高考.高中毕业直接回家务农,最困难时当过打铁的学徒.在农村,打铁几乎是最被人瞧不起的营生.他就住在村头河对岸的小学校里,只有他一户人家,他的爱人是个裁缝,因为爱人身体的原因,几个小孩在生下不久都夭折了,所以在他的内心世界,是很希望有个自己的孩子,四十八岁那年,他有了他的女儿,在他领养了他小姨子的女儿七年以后.

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乡下婆媳之间几乎没有处的很好的,他搬到小学去住,也是因为爱人和母亲合不来,我还记得那年因为修学校的危房,课堂临时的搬到了村中间的老屋去了,那是村里以前专门给无儿无女的老人住的,很老的房子,很结实.那天他的母亲和爱人因为矛盾,他的母亲于是到了老屋去哭诉,正好他在上课,我到现在还记得他尴尬的样子,站在讲台不知所措.

所以,一直到现在我非常的感激我的爱人,他对我的家人非常的好,尤其在父亲完全失去劳动能力时,从不和我的兄弟姐妹去计较关于父母生病的费用及赡养费的问题.那时候,我几乎是家里的整个支柱.

在老师拉走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感到特别的委屈,救在门口席地而坐的哭泣.数落着自己多年的艰辛与不幸.实我们所有的乡亲都知道,我的老师是个善良和厚道的人,只是,有时候清官是难断家务事.

这从某个角度来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其实对婚姻有着一些抗拒的.或许是受了周边生活的影响.

事情因为老师的介入于是开始有了转机,我依然记得在八月几乎是"秋老虎"的天气,我的老师带着我,骑了四个小时的自行车,到市区他的表哥家去,为了能给我一个市里中学的招生指标,可是因为时间太晚,离九月开学还不到十天,虽然我的中考分数线高出我们县重点一中六十分,每个人除了为我感到可惜,都帮不上实质性的忙.

他的表哥是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很精神,红润的脸,是市一中的校长,我记得我带着两条烟,坐在他家的客厅里,我看到他把我的老师拉到里面的房间,问着我和老师之间的亲疏关系,因为那时候,他刚从领导的岗位退了下来,事情似乎很是难办,我听到我的老师说:哥,我没有孩子,我把他当孩子,他也对我很亲.我听见老校长说;我知道了.

我们又赶回县里,拿着他的介绍信去了教育局,我依然记得当时的黄局长斜眼看我们的神情和我的老师卑下的笑.

那时,在我的心里,我在想,有一天,我一定会站起来.

我过早的知道人情世故和人间冷暖.那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在小学校空荡荡的操场,我们坐在乒乓球台上,一起回忆他很多年的往事.我们一起在他的整片的苷蔗林里,施肥,浇水,

后来,几经周折,我进了我们县一中,为了那个指标.花了几乎可以借的所有的钱.父亲卖了他亲如家人的老黑牛。

我几乎就在自虐般的条件里结束了我高中的生活,当我的老师送我去火车站读大学时,火车开出很远,我依然看见他在站台贮立很久.

听完我的叙述,玉老先生说,原来是这样,我终于明白,你和河水老师的感情为什么那么好,村里人都说你们亲如父子。我和你交往前,其实我也去找过你的河水老师了解你,他当年也是我的学生。认识你之前,我曾今在赶集的路上,看过你们在甘蔗地里干农活。他也是不错的教师,要不是因为成分不好,在转正问题上,一年一年,也不至于这样拖着。村里人说,以为你会取河水老师的女儿的,为什么后来没有呢。对于玉老先生的问题,我一时无从说起,真的,书上的话说的很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因为,后来,河水老师搬走了,去了县城。

又和玉老先生讲诉父亲卖牛的过程,这个事情,后来才知道,与河水老师有关。那位买牛的人,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欠下河水老师很大的人情,那时候,河水老师还只是民办教师,边教书,种地,河水老师知道我的事情后,知道父亲要卖牛了,去找了他,所以,他除了比别人更高的价钱。

玉老先生说,大家都不容易,但是,再不容易,也保持心里的善良。我愿意和你在一起,因为我了解你的过去。实际上,你不在的时候,我有时候去县城老干局,会碰到你的河水老师在下棋,我们也会经常的聊起你。

出来工作后,我后来真的很少再去老师家里,因为我母亲和家人的不同意我做上门女婿,老师也不同意,说,我愿意和他女儿结婚,唯一的原因就是报恩,或者,是因为我愿意和他在一起。而不是因为喜欢他的女儿。也是因为觉得他的女儿已经结婚了,遇见了会有些尴尬。只是逢年过节去去,大部分是电话联系。

后来,我还是每次回家,都去看那老屋,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买下了他。我告诉玉老先生的时候,老先生说,看中我的,就是我的这份念着受过恩惠人的情份。我也经常的带着玉老先生,在夏天凉快的时候,会去老屋的院子坐会,看书,看着玉老先生和左右邻居聊会,我觉得仿佛又回到从前的日子。

有一年在上海,老先生从家乡寄给我有我文章的简报,是那篇《老屋》,在小小的刊物里,一点也不起眼,玉老先生说,河水老师说,希望你回来,家门永远为你敞开,当年所有的是非,都让他过去,他还像从前一样疼你。除了信,还有玉老先生端正秀气的毛笔小楷: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玉老先生说,能和你在一起这么多年,我很知足了,晶莹的泪光中,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感受。玉老先生在失去老伴的时间遇上了我,我在迷失在老屋的回忆里遇见了玉老先生,或许,这真的是一种宿命,玉拉先生说,我是来代替河水老师来疼你的。

原来,父亲临走前的那个月,告诉玉老先生我以前与河水老师所有的故事。是玉老先生把我带出情绪的低谷,让我对于老屋,止步于记忆。

院子里的枣树开了花,蜜蜂嗡嗡的来回飞着,扫把还是横放在树下的小石头矮墙上。

没有事情的时候,我就拿本书,一页一页,坐在这里看着。

尽管你不愿意去县城,你还是搬走了。

留下了老屋,还有悲伤的我。

那年,我们一起修整这个老屋,厨房的一些瓦片也开始漏水了,我休假回来,在路上遇见你,扛着一棵旧的横梁,你说厨房的一棵小横梁快朽了,那个下午,我们就在厨房的瓦上小心的行走,看着眼前一方蓝蓝的天。

那天晚上,你说,爱人一家人说,到县城买块地基,自己做个房子,你说你不愿意去,自己的工资很少,还是民办教师,也不知道将来能不能转正,城里什么都要买,怎么生活啊,家里至少有地,可以种稻子,可以种菜。再说,做房子,哪里有那么多的钱。

你爱人说,我们没有儿子,在乡下要受歧视,去城里吧,家人都可以相互照顾一点。

爱人所有的娘家人,都在城里。

我看到你不语,但是我看到你看了我一眼,眼里有泪光。

可是,你还是拗不过他们,因为你地主崽子的出身,你说,因为这个身份,这一辈子,你的腰就没有直过。

你和我说过,你不属于那个家庭。

你的爱人很有办法,地基批下来了,房子也做起来了,你在这里挣扎,你说你的父亲就在这个厨房上吊死了,因为耕地时,队里的耕牛不知道怎么死了,父亲害怕无休止的批斗,找了根麻绳,自己吊死了。

你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呆呆的,父亲只有51岁,你说。

这个老屋被革委会强用着办公了,你们就被赶在在枣树下的一片厨房,蜗居着生活。

你还是回来了,高考没有你的资格,你尽管成绩优秀,在老师的叹息里,你回家开始农民的生活。

个子小,却依然要被派去打铁,因为别的人都不愿意打铁,生性好强的你,简陋的锄头,铁梨,镰刀,铁耙你都能打出一点特色。

你说,打铁的时候,你偶尔抬头看四角的天空,那里的颜色,要比生活丰富许多。

我在你的世界里,安静的走了进来,你说,上辈子,我是你的孩子。

你说,因为我,别人不怎么歧视你了。因为我是男孩子,把你当做父亲一样。

那天,修整了老屋,我们又去了甘蔗林,为了还债,你只能把稻田改种甘蔗,只有种过的人,才明白那是怎样的辛苦啊,于是,夏日,甘蔗林里,我们浑身是汗,在围土,通沟,搬掉不好的杂苗。

你经常疼惜的看我,我依然快乐,不觉得苦。

你搬走了,我就经常在老屋的门前,想着这些往事,夜晚的甘蔗地,青青的望不到边,唯有天空,满天星斗,我们躺在临时搭建的茅草房里。透过塑料薄膜,我这样数着星星,听着你在文革时期不被人言说的往事。

一切,仿佛都很久远,又仿佛很近,近的宛如看见你依然在拖拉机前的挥手。

你说,下辈子,我们一定在一起,做父子。

终于在你50岁那年,转正了,公办教师待遇终于好一些,其实,我明白,你要的,更多的是被人认同和尊重。

那晚,你找我喝酒,我们都是从不喝酒的人,你数了总共有二十一张贴在墙上的奖状,那是你作为这个小村民办教师的所有的见证,我看见你又一次哭了。

老屋还在,没有人居住,厨房的横梁间挂满了蜘蛛网,一晃一晃的,有时候,我就这样,在夕阳透过的窗户里,看着小小的蜘蛛在网上晃悠悠的忙碌着,我听到了我的寂寞。

生活,也是网。

十年后,我才明白,这是怎样一种情结。

我买下了老屋,从别人的手里。细细的整理,一切又如当年的样子。

枣树又开花了,蜜蜂很热闹,你不在了,温暖还在,记忆还在。

看着以前稚嫩的文字,我还是觉得温暖。如今,我每年都在外漂流,不同城市的生活反而加深我浓厚的乡村情结,在钢筋水泥的颠沛流离中,出于工作的需要,和许多的人打过交道,到哪里,还都记着玉老先生说过,穷一点不要紧,难一点也不要紧,人心要善良些好。回想这么多年的感情心路历程,不管是以前的粗茶淡饭,还是现在的略微小康,其实,我们都是在内心中不断的寻求丰满,寻求安宁,不管怎么样的感情,经历过,记住美好的东西,就是幸福。有些人在经历中颠簸浮沉,因为走的是一条有着艰辛的路。后来去华师大接触心理学,系统的思索自己日日夜夜曾有的挣扎,认真的解剖面对自己,开始认真的思考这条岖曲折的路,我们在心里,都只是想找一个人,不想让对方下落不明,一个寄托,一个安慰,否则,就不会安宁,或许,也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种内心的声音,内心的精神,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在爱里,活的从容。

只所以选择

世上最窄的一条路

选择苦难

是因为一个人

一个许诺

不是信仰

固守一个普通的名字

一个梦境

犹如酣睡的婴孩

躺在诺言的怀里

犹如古庙里

一盏青灯

即使所有的人散尽

即使你下落不明

那好吧

就让我风干的心

变成一块石头

作者感言

上海信客

上海信客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