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九章 舅公的茶山清幽幽

玉老先生 上海信客 1262 2024-09-13 13:35:44

有一天,玉老先生到我家来找我,很着急说,你陪我去刘家山吧,大舅公病了。

我就理解了,从上次在县医院住半个月院后,玉老先生觉得自己年龄大了,除了去赶集和来我家里坐坐,陪我的母亲唠叨家常,就不怎么出门了。大舅公病了,对于老先生来说,当然是大事情。

天气其实不算好,预报说会有阵雨,二十几里的路,都是丘林小道。我担心玉老先生骑车会体力不够,建议改坐公共汽车,他孩子似的拍拍胸口,没有问题,我向你保证。

其实我知道,他是愿意骑车的,那是他的伴。就和他的猫一样。玉老先生有时候很认真的端详我,眉开眼笑,哈哈有声,说我和我的女朋友很有夫妻面象。说,你们将来生个胖小子一定可爱。

只要他发出爽朗的笑声,小猫一定飞快的跳进他的怀里。

这一段时间,是我时间比较紧张的时候,由于女朋友的关系,我只能备考公务员。这与我的兴趣与志向实在是不相符合。这在我后来看了电视剧<<大院子女>>后感触更深。

而其实,这一段时间,细心的老先生还是发觉了我的变化。从城里回到镇上,走在空旷的田野。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的无助。其实我们也可以过一点简单的生活。

在收拾书本的时间里,我就这样恍惚的想着事情。玉老先生叮嘱我要带书,不能耽误看书的时间,事业要紧,大男人。这是他常常和我念叨的话。

我们出发了,从我家的菜地,和母亲打过招呼。母亲让我带上家里晒干的竹笋。虽然是晒干了,依然有着清清的香味。玉老先生和我第一次认识他一样,经过门前小河时,和洗衣洗菜的大娘大婶们一一打过招呼。就跨过他的老式二八自行车,晃悠悠上路了。

路上,我尽可能的在平整的路面时就稍微骑快一点,遇上坡,一定要老先生下来走,推着上去。

老先生向孩子一样,容易逞强。有时不是很听话。特别陡的坡,我就先推车上去。放好。再下来帮老先生推车子。这时候,老先生会故意倒背着双手,作出很悠闲的样子,笑咪咪的看我。

其实我知道,他的内心还是很惦记舅公的病的。怎么好生生的就病了呢,大前天还听花红说去李老拐家杀猪呢。一路上,给我念叨好几遍,又象自言自语。

花红是大舅公的长子。在我看来是有些有失稳重的人,四十好几,大男人。穿农村人少见的大红褂子。这些天都忙着沿村收售花生。到哪都混个脸熟,爱开妇女的玩笑。

农村的荒地路,就是这样。蜿蜒向前方。一路都是黄土。刚收获的大豆花生地还没有来的及翻转。天气有些沉闷。这是雨前的先兆。

在路过三叔的鱼塘时,三叔客气的和我说话,感谢我对老先生的照顾。三叔是玉老先生的三儿子。本分的庄稼人,如今是小队里的主任,和父亲玉老先生一样,热心着小村里的针头线脑的事情。

这是我第一次去大舅公的家。也是第一次见舅老爷。虽然我常听玉老先生讲过舅公许多的事情,还是有些好奇。那是刘家山几十年的能人。到现在都被人念叨。农村有个习惯,遇事处断,往往干部作用不大,但是族里长辈一旦出面,就比较容易解决。大舅公据说就是这类经常被搬出来的和解协调人。

幸好我们在下雨前到了。走过水库,中途经过三个村庄,路上几乎都有人和玉老先生打招呼,或远远的吆喝一声,

玉老师,去刘家山啊。

是啊,收成好吧,

还好,够吃就行。

要下雨啊,赶紧啊,路烂啊

是,地里就等水啊,带了伞啊

来往几句简单的话传递乡里乡亲的问候。

有时候我就纳闷,怎么玉老先生认识这么多人,老先生就告诉我,农村生活里啊,人际关系就是蜘蛛网一样。都粘着点亲带着点故。

很远的,就看见那片茶山。

就是在这个有着广袤的花生地,有着小橘子园,有着小水库和鸭群,有着碧油油的茶树的刘家山上,我知道了四个老人的故事,我很感动。

作者感言

上海信客

上海信客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